樂森活離白米木屐村10分鐘車程, 歡迎大家來宜蘭體驗文化漫活之旅

樂森活訂房專線0953572718

文化行旅/白米木屐村 登山鞋可拆卸

【聯合新聞網/特約作家賈亦珍/報導、攝影】

 

 

 

曾經,這裡是個塵土飛揚到整天都要捏著鼻子走路的地方;曾經,這裡是大門緊閉,桌上仍能積上一層厚厚灰塵的地方;曾經,這裡是全台落塵量最高的地方;曾經,這裡的人移走了大半,大家都被逼得移到別地方住。還好,木屐逆轉了這樣的情勢,宜蘭白米社區又恢復了生機,人不再往外走,而外頭的人開始往這裡來。  

白米社區舊稱永春,在蘇花古道的起點,原本應該是個清幽的小村,一些尋幽訪勝的山客絡繹不絕地經過白米社區走進蘇花古道,去體會古道之美,但白米社區沒這個命,從曰據時代開始,他們就「懷璧其罪」,當地豐富的礦藏吸引了10多家礦石加工場進駐,全台80%以上的「石米仔」是在這裡生產,然後,台泥也來了,蓋了一座遠東最大的水泥廠,於是,白米社區從此看不到湛藍的天空,社區居民眼前的一切都是灰濛濛的,桌上、地上、身上都是灰。  

陳信雄說他過去做木屐的歷史
導覽員簡素珠說:「那時候落塵量高到每個毛細孔都塞滿了灰塵。」  

從來沒有人想過木屐竟然能救白米社區於水火,這種已經被時代淘汰的東西,已經沒人用的東西,怎麼救得了白米?  

「白米社區以前有很多木屐廠。」簡素珠說:「一個里有27家,後來塑膠拖鞋出來後,木屐就逐漸沒落,工廠也一家一家收,工人都轉到礦石廠工作。」  

白米社區的自救行動始於1993年,社區居民自主性地組織了社區發展協會,也開始向汙染工廠抗爭,獲得一些成績,工廠給了一些回饋金,社區環境也有了一些改善,但這些暫時性的改善,不足以讓白米社區永續發展,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可以凝聚社區居民,又可以讓大家獲得溫飽的「白米甕」。  

「白米甕」是什麼?簡素珠說:「這是白米社區的一個古老傳說。」  

白米社區一直是個貧窮的地方,百姓終年勤勤懇懇,仍然無法獲得溫飽,仙人感念百姓的可憐,就在山腳下擺了一個石甕,每天會自動湧出白米,而且剛剛好每家一天吃的量,不多也不少。  

人有百百種,裡頭一定有貪心的人,村裡就有這樣一個人,想說這個甕會出米,甕裡肯定藏了很多很多米,所以他趁夜就把甕敲開,結果,甕裡空空如也,一人的貪念害了全村人沒飯吃。  

陳信雄示範做木屐
木屐為什麼會成為白米社區的「白米甕」?其實,只是當時社區總幹事林瑞木一個突發想法,他找到陳信雄問:「你不是很會做木屐?」陳信雄說:「要做木屐那還不簡單。」就這麼簡單的一問一答,白米社區就選中了木屐當作他們的「白米甕」。 「從民國49年以後,這裡就沒有人做木屐了。」陳信雄說:「既然社區裡要再發展木屐,我就答應負責所有跟木屐有關的事情。」 

陳信雄小學畢業就到木屐廠當學徒,「不是我不會或不愛唸書,而是家裡人口太多(10個小孩),太窮,唸不起書。」當時他已考上宜蘭中學,卻沒能去唸,「我有兩個小學同學當過校長。」  

早期的學徒一早起來要先到師傅家做雜活,做完了才能去學做木屐,然後跟著師傅像走唱團一樣,輪流到各家工廠工作,工廠內的人負責把木頭鋸成一塊一塊,師傅跟學徒再把它們做成木屐。  

做木屐的曰子結束後,陳信雄並沒有放下好不容易學來的手藝,他做木工,並且用做木屐的機器做洗衣板,並研發了很多木器產品,後來因為北迴鐵路施工,工廠被徵收,陳信雄就隨著機器一起到五結,2、30年後木業蕭條,他就離開了木工這一行。  

重新回來再做木屐,陳信雄很興奮,也做得很起勁,但無論他或林瑞木都沒想到,木屐竟然真能成為「白米甕」。  

「開始做時,一個人做不來,要到外頭買些產品來充數。」陳信雄說:「後來教會一些人,又請了一些師傅來後,產量就穩定了。」  

白米社區開始時是做傳統木屐,反應不錯後,開始做藝術木屐,文化的元素一點一滴地逐漸灌入他們做的木屐中,陳信雄用他那「校長」般的頭腦用在木屐的變化上。  

一進到木屐館,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木屐,導覽人員會告訴你:「頭彎彎的是皇帝鞋跟皇后鞋,宮鞋都是這種樣子。」東京都市長石原慎太郎來過白米木屐村,就帶了雙皇后鞋給老婆。 

超大型木屐
其他還有老佛爺穿的、三寸金蓮穿的、孔子穿的、登山穿的、日本男子漢穿的、媽媽桑穿的木屐等等,不一而足,這些花樣都是陳信雄用他媲美「校長」的腦袋研發出來的。  

登山鞋很有意思,前後兩個腳跟是可拆卸的,上山時拆掉前跟,走起來輕鬆,下山時拆掉後跟,前跟當作阻力板,在平地時兩跟都裝上,有如御風而行。  

還有一種叫「罰站鞋」,這是為了調整脊椎用的,有點像恨天高,站在上頭一定要抬頭挺胸才站得穩,「如果老人家穿,我都會建議他們靠牆。」

陳信雄也做了很多特別的木屐,最大的男屐有1500斤重,也有小到只有0.4公分的木屐,最大的館中陳列,很多小孩喜歡跳上大木屐玩,最小的呢?它在館內游走,陳信雄到哪,它就到哪,很多遊客聽導覽員說到最小的木屐時都刻意在館內找,想要拍照,但怎麼找都找不到,當然,導覽員在適當時刻會說出答案:「它就在陳信雄的帽子上。」  

做木屐的體驗也很有趣,一塊皮,用手沾水塗濕,然後把自己選好的圖案用木槌敲到皮上,再上色、吹乾,然後由師傅幫你把它釘在木塊上,就成為一個小小的紀念木屐了,記住哦!用木槌毃的時候,要用力,敲越深越好,上色才容易,這一關由於度不高,又挺有趣的,所以很多人喜歡在這裡流連。  

由於手作木屐體驗活動好玩,各式各樣的木屐又夠奇特,所以,這幾年來木屐真的成了不折不扣的「白米甕」,經過那麼多年後,白米社區的居民,以團隊的力量及無私的奉獻,讓仙人願意再給他們一個機會,再得到一個「白米甕」,這回社區裡不再有那顆老鼠屎,這回社區裡一心一意地經營這個「白米甕」。  

就像社區裡的人都會掛在嘴邊的話:「白米心、木屐情。」

 

白米木履村
地址: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174號
電話:03-9952653
網址:
http://www.baimi.org.tw/

樂森活  訂房專線 0953572718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宜蘭民宿 白米木屐村
    全站熱搜

    樂森活渡假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